close

丑而不醜 丑中見美──陳清河的戲劇人生

  

2012.4傳藝雜誌-陳清河-全  

表面上安靜低調,長得玉樹臨風像溫昇豪,誰知道搞笑是他的專業,POLO衫藏有著六塊肌,武功身手有如黃飛鴻,看起來只有二十五歲,一開口總是讓舞台上沉重的劇情多了一道繽紛的色彩。他是京劇丑角演員陳清河。正值壯年的陳清河在台灣京劇圈早已聲名大噪,去年和藝人鍾欣凌組成了名副其實的演藝世家,這個名字在一般觀眾心裡越來越不陌生了。

 

 

陸光勝利 藝海盛昌

「小學二年級學期結束的某一天,爸爸跟我說:『兒子!你要轉學囉!』那時什麼也沒多想,就答應了。不知道是讀陸光劇校,三年級的筆試題目,我連乘除的符號都看不懂,把×看成X,還以為是用○X回答的是非題。學科慘遭滑鐵盧後,心想沒什麼希望,卻通過了術科老師的身體和聲音測驗。踏上京劇這條路,也許是上天早已安排!」

學生們排字輩,是京劇科班早有的傳統,單從名字便可看出藝人的梨園家世。「陸光勝利」是小陸光的字輩排行。朱陸豪、胡陸蕙、李光玉、李勝平(李小平)、朱勝麗(朱安麗),都是陸光畢業的高材生。「利」字科一共招收二十五人,只有八個男孩。陳清河回憶考劇校的經過,那時他對京劇還一無所知,但打那時起,陳利昌,這個不凡的名字便跟隨他一輩子,熟悉他的人稱呼他「昌昌」。

身手矯健的明日之星

自認長相帥氣、功夫也不賴的陳清河,總希望演大武生。武生可是台上最帥氣的男主角,是戰場上意氣風發的將軍,卻沒想到被老師分配到插科打諢的小花臉組。那時不懂丑角在戲劇裡的重要性,心裡覺得有點不平衡,懂事後回想,老師們或許就是看中他的調皮活潑,舞台上反應機敏,適合演丑角,也才有他今日的成就。

在校期間由富連成來台的董盛村老師開蒙,打下堅實基礎,爾後多從吳劍虹學戲。吳老師演出繁重,但教學認真,對學生要求甚嚴,他利用一天中唯一的空檔──劇團的中午休息時間,給小陸光的學生們義務加功。當時正在排《昭君出塞》,每天不斷地跑圓場,練身段,培養昭君、王龍和馬伕三人的默契,這齣戲後來也成為昌昌的代表作。

在京劇還是「國劇」的年代,劇團有國軍文藝競賽,激勵新劇創作,亦有劇校學生的比賽。即使沒學武生,昌昌的功夫仍然是全校最優秀的,經常在各個文藝比賽、武功比賽榜上有名,是劇校中的明星學生。每次國軍排演國慶節目,舉凡「四海同心」、「龍騰虎躍」這一類的綜藝型表演,總會挑選劇校裡功夫傑出的小朋友齊聚一堂,展現他們撲打跌翻的好本事,昌昌也在其中。小陸光、小海光、小大鵬的同學,平時是玩鬧在一塊的好朋友,而在紅氍毹上也是爭出頭的強勁對手。

有一年小陸光推出武戲《搖錢樹》參加競賽,陳清河飾演的孫悟空獲得最佳演員獎,獎金有一萬元,當時簡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富翁,一個有一萬元的富翁,拿著獎金,買了一台捷安特腳踏車,天下沒有比這更美的事了。現在回想仍幸福無比,卻覺得自己好似一個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井底之蛙。

進大陸光,真正踏上戲劇之路

畢業後,進入「大陸光」實習。這一年是告別孩子戲,邁向職業演員的關鍵。

觀眾看小孩,多半是鼓勵與期待的眼光。職業劇團,面臨票房競爭,對演員要求也提高。陳清河覺得一切像是重新開始,在劇團每位演員都是前輩,每次排戲,總有人耳提面命提醒他和糾正他的表演。陸光演出量大,四處勞軍,舞台經驗越來越豐富。陳清河熱愛戲劇工作,劇團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每天下了班還捨不得回家,總要待在排練場練幾回「私功」。青年演員在劇團多幫大角兒演些小角色,過去戲班演出,群戲都是現場由主排先生在後台「說戲」,晚上七點開演,下午四點才開始排練套路,陳清河視「跑龍套」為最近距離的觀摩與學習,在當時高壓的排戲環境下,聰明又認真的他,在舞台上總能毫不出差錯。為了給年輕人更多實踐機會,每個演出季都有青年演員特定的演出時段。辛苦地付出也終能嚐到美好的果實,昌昌也從舞台的邊緣往台中間靠近,真正發跡是有一次勞軍替吳劍虹老師救場:

吳劍虹老師是台灣十分重要的京劇丑角,一直位居祭酒地位,敬業樂群,從不遲到早退,號稱梨園行公務員。有一次在一個山裡的軍營演出《鐵弓緣》,吳劍虹飾演丑婆子程母,是劇中小花臉最重要的角色,陳清河飾演的丑公子則位居次。眼見的戲就要開演了,吳老師還沒到場,沒有手機、GPS的時代,一面擔心吳老師的安危,一面又擔心戲會開天窗。劇務總管臨場決定讓陳清河改演丑婆子,另一個丑院子遞補丑公子,所幸,《鐵弓緣》的四個丑角,陳清河早就瞭然於胸,順利的完成任務。吳老師這次因為在山裡迷了路,促成了陳清河往後此劇便多由陳清河飾丑婆子,他沒有辜負吳老師的教導,而成了吳老師在陸光重要的接班人。

精益求精,拜師孫正陽

一九九五年,三軍劇團合併成國光劇團以後,吳劍虹老師和陳清河也繼續在國光服務。在此之前,年輕的陳清河演武丑居多,文戲則多為青衣老生配戲,認為小花臉雖然重要,終究是京劇舞台上的綠葉。九年代,看到大陸京劇《巧縣官》,一個以丑角為主角的喜劇,發現丑角的表演有這麼多層次,內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對未來的藝術之路產生茫然。一九九六年,陳清河參加台北新劇團李寶春《十五貫》的演出,看到孫正陽飾演的婁阿鼠,突然頓悟,覺得這就是他想學習的目標,藉由寶春老師的牽線,孫正陽一口答應,二十六歲的陳清河拜孫正陽為師,找到了藝術方向。

拜師後,陳清河前往上海進修一個月,把自己歸零再開始。孫老師對陳清河做了簡單的測驗,決定教授《小放牛》和《群英會》。《小放牛》是標準的「二小戲」,花旦和小丑的開蒙戲,載歌載舞、身段繁複,念京白要清脆有勁;《群英會》的蔣幹,是文丑身份戲,念韻白、唱西皮,劇中人的正經,反而帶出人物的詼諧感。雖然這兩個戲陳清河在台灣早已學會也演過,而孫老師選這兩齣戲的用意在於重新規範陳清河的表演,此二個人物的唱念做舞若能掌握,一通百通,也能應用在其他戲中,同時還教了化妝扮相。孫正陽說:「丑角是『丑而不醜,丑中見美』,醜在心裡,人物的外在表現還是得有舞台效果的美感。」這兩句話也成為陳清河的座右銘。陸續向孫正陽習得《昭君出塞》、《海舟過關》、《活捉三郎》、《法門寺》、《鳳還巢》等,至今演出重要角色時,仍會打電話向孫老師求教,或秉告自己的演出狀況,師徒關係良好。

 

陳清河自認自己的藝術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劇校學藝時期,奠定文、武丑基礎;二是在陸光劇隊,磨練舞台經驗;三是進入國光劇團,拜孫正陽為師後,對表演領悟大為提升,漸漸有自己的人物風格。

言談中,昌昌總是說著從藝生涯的美好,懵懂的進劇校,卻找到一生的志業。那些莫名的挨打,無故的體罰,彷彿沒有在他心裡留下陰影;練功受傷,痛,忍了就過了,技藝在自己身上,誰也搶不走。現在他家庭生活美滿,下了班只想回家陪兔寶妹。未來,陳清河希望能為京劇奉獻到老,完成劇團分派的每個任務,傳統戲能生生不息,更多人願意進劇場欣賞這美好的中國藝術。
2012.4傳藝雜誌    


 

陳清河

1967年生。1976年入陸光劇校第四期,工丑角,藝名陳利昌。在校師承董盛村、吳劍虹、夏元增,文武兼備,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1985年進陸光劇隊服務,1995年三軍劇隊合併後入國光劇團服務至今。1996年拜上海名丑孫正陽為師,另在「崑曲傳習計畫」向上海崑劇團名丑成志雄習得《雙下山》。曾參與當代傳奇劇場、台北新劇團、新生代劇坊、蘭庭崑劇團,王友蘭京韻鼓及大提琴家張正傑跨界演出。

其功底扎實,表演生動,能戲甚多,是中生代優秀的丑角演員。擅演傳統劇目有《昭君出塞》之王龍、《小上墳》之劉祿景、《海舟過關》之海舟、《活捉三郎》之張文遠、《小放牛》之牧童、《一捧雪》之湯勤、《鳳還巢》之程雪雁、《拾玉鐲》之劉媒婆《三岔口》之劉利華。新編代表劇目:《巧縣官》之縣官、《春草闖堂》之縣太爺等。

arrow
arrow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