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彼岸藝壇觀察

京劇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走訪武漢──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

78國光藝訊1  

由中共文化部、湖北省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於2011年11月2日至11月18日在武漢舉行,為期16天的展演,全中國京劇院團齊聚一堂,三十餘台好戲登場,相關學術討論、名家講座、票友同歡、手繪工藝活動及靜態藝術展覽也一併展開,可謂京劇之盛宴。plan  

 

 

 

武漢,和京劇起源息息相關。京劇是徽、漢合流,加上崑曲、梆子等多劇種在北京形成。包括:曾傳授程長庚紅生戲的漢調藝人米應先;京劇三鼎甲、鄂派代表人物余三勝,湖北羅田人,將湖廣音保留在京劇音韻,立下京劇定格,其孫余叔岩是余派老生建立者;京劇一代宗師、譚派開山始祖譚鑫培,是湖北江夏人。在武漢聽戲的人多,懂戲的人也多,本屆京劇節在武漢舉辦,對當地人而言就像是京劇回娘家的歡慶盛典。

 

京劇節劇目、活動概覽

本屆京劇節劇目展演分布在武漢市九大劇場。一是來自中國各省市京劇院團參加競賽評選的劇目,共二十七台戲,每團演出兩場,首演為錄影場、第二場為評委場,其中現代戲與清裝劇佔十三台。二是非評獎的祝賀參展團體,包含海外劇團、徽劇、漢劇、婺劇等和京劇有「血緣關係」的劇種,共八台戲。時間有限,要看盡所有劇作和參加各類活動,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僅就所看劇目略做介紹。

 各團隊參與的劇目無不精心製作,大多是籌備兩到三年的作品,參展前已彩排多次,甚或在當地公開演出。適逢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不少劇目題材出自荊楚當地故事。地主隊之一的武漢京劇院《水上燈》改編自長篇小說,描寫漢劇女藝人楊水滴,藝名水上燈,不甘於社會底層被歧視,努力學藝終成為漢劇明星,接連而來的愛恨情仇和身世之謎,當他以為大仇已報、功成名就,卻發現一心想置於死地的仇家是親生兄弟……。劇情高起迭起不斷,小說的倒敘手法,轉換為劇本則使情節進行不甚流暢,戲中戲出現不少漢劇老段子,主演劉薇能唱大段漢調二黃,十分難得。
水上燈    

北京京劇院《宋家姐妹》以宋慶齡
1927年在武漢為背景,全劇圍繞宋慶齡不認同宋美齡與蔣介石聯姻,母親、手足等親人軟硬兼施,勸慶齡出席婚宴,而宋慶齡堅決為表信念堅定,絕不妥協。本劇以唱為主,不時升起樂池中京胡與大提琴的合奏,以示中西交融,西裝、旗袍,說白口語,人物表現充滿時代性。
宋家姐妹  
山西省京劇院《知音》寫蔡鍔與小鳳仙在討伐袁世凱的亂世情緣難續,為了革命運籌帷幄,周旋在袁政府與討袁志士之間。
李勝素、于魁智

另一類型的主題來自劇團所在地的人事物。山東省京劇院《鐵血鴻儒》講述甲骨文學者王懿榮,甲午戰爭之際,官居國子監祭酒,不滿朝廷一味求和,後以文人身分自辦山東團練抵禦八國聯軍,終究寡不敵眾,夫妻雙雙殉國而亡;吉林省京劇院《牛子厚》,演繹吉林巨商牛子厚一生,因為愛戲出資請葉春善創辦喜(富)連成科班,對京劇影響甚鉅。另外像《血沃芳草》、《張露萍》、《丫頭醫生》、《天地人心》、《風雨老腔》等劇,呈現本屆現代戲、清裝戲劇本多採地域化連結。
1114鐵血鴻儒 (1).JPG1114鐵血鴻儒 (2).JPG    
 

古裝劇少見才子佳人,多寫國家興亡之際的歷史事件。湖北省京劇院《建安軼事》寫蔡文姬歸漢後,心中留戀南匈奴可汗與一雙兒女,曹操又命再婚董祀,兩人卻姐弟相稱,董祀不慎犯了曹操禁酒令,文姬披頭跣足連夜救夫,兩人關係破冰和好,文姬為報曹操不殺之恩,助曹操完成《後漢記》。曹操這回抹去白臉,以老生慈父的形象出現,老旦扮演的曹夫人也是青衣裝束,打破人物刻板印象。
建安軼事    
江蘇省京劇院《花蕊》,宋太祖趙家兄弟同樣拜倒在花蕊夫人裙下,而她只想做女人。劇詞淺白且多現代用語,上韻念白則顯彆扭,唱腔帶有小調風味,導演手法頗具電視劇風格,畫面雅緻。
1111花蕊.JPG  
福建京劇院《大唐才女》和貴州京劇院《魚玄機》,同樣以晚唐女詩人魚玄機為主角,前者寫女詩人被拋棄後的性格轉變,寫詩抒發,悲劇收場,以程派青衣展現;後者焦點著重魚玄機的愛情觀,三個男人同樣令她心碎,真愛難尋,唱念似融合梅張,題材難得「撞戲」,在編導演上,較勁意味更濃。
魚玄機  魚玄機2  

雲南省京劇院老戲修編的《羅成》,沒有糾葛的情節,羅成愚忠的成分減弱,添加老兵送飯煽情感人的橋段,突顯人物的悲壯性,整體更精心於唱念做打的鋪陳上,紮靠開打到箭衣短打,搖板流水到嗩吶二黃(〈叫關〉),文武並重。
1107羅成 (2).JPG  1107羅成 (4).JPG  
天津京劇院《香蓮案》打造程派秦香蓮,陳世美以封口費要秦香蓮攜子返鄉,香蓮不願,陳派韓琪殺廟未遂,狀告包拯,公堂之上,見公主於包拯不利,香蓮不再用激將法央求他秉公鍘美,寧撤告訴,包拯卻一意孤行執法如山(P.S陳世美也是湖北佬)。劇情發展與人物個性雖不及老本《秦香蓮》流暢,但唱段動聽,呂洋、凌珂唱做俱佳,麒派韓琪為劇增色不少。
1108香蓮案 (1).JPG 1108香蓮案 (2).JPG  

上海京劇院《情殤鐘樓》改編自雨果《巴黎聖母院》,時代設於晚明,吉普賽女郎化身來自神秘國度的西域女子──艾麗雅,為保守的中原城鎮,掀起波濤。當地許多青年深深為她著迷,州官不得不管束其自由奔放的作風。宗族長亦對艾麗雅有遐想,卻不得其心,藉故陷害,使其被判絞刑。臨刑前,醜奴救走艾麗雅,藏於宗廟,將軍天昊帶兵捉拿,眾流浪者前來相救不敵,全軍覆沒,艾麗雅也死於亂箭之中。劇中以上流社會/下層老百姓,中原/異域,看似放浪卻心地善良的異族女子/道貌岸然的族長,面惡心好的醜奴/俊美花心的將軍,種種對比展開戲劇衝突,善用各種新潮元素,官民開打不忘展現史依弘的好身手,延續一貫的海派風格,也是參展劇目中唯一的跨文化作品。
1114情殤鐘樓 (1).JPG 1114情殤鐘樓 (3).JPG  

祝賀節目台北新劇團的《渭南之戰》,武戲精彩,情節緊湊,「新老戲」精神整體表現相當出色;英文版的《拾玉鐲》雖不及東方含蓄溫婉,也讓人看到齊淑芳京劇團海外傳播多年有成,69歲仍披掛上陣演出《楊門女將‧探谷》等折子。徽劇傳統折子戲中看到了京劇的花部性格,武漢漢劇院新編抒情歷史劇《王昭君》,則以昭君自願和番宣揚民族融合。
1112田磊受訪.JPG 1112渭南之戰.JPG 新劇團的好夥伴   

京劇節期間每日下午在首義廣場、武漢天地、洪山禮堂噴泉廣場等三地亦有「京劇天天演」的外台表演,名角名票齊聚一堂,像是演唱會一般,對於熱愛京劇,卻又無法進劇場看戲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不但欣賞到的是經典名段,也能一覽大家風範,算是京劇節中親民的演藝活動。在湖北大學等地邀請尚長榮、裴艷玲等名家與青年學子講座對談;《楚天都市報》每天有「聚焦六京節」、「京劇回家」專欄,刊登展演活動的系列報導,並且每日贈送一百張劇場演出票券,民眾可於上午報名次日欲觀賞劇目,下午親臨報社取票,造福戲迷。

洪山禮堂  
劇場秩序管理的「彈性」?

我的首看劇目是貴州京劇院的《魚玄機》,初來乍到,弄不清東南西北,雖然早早到了劇場門首,苦尋不著售票處,場外並不多人,最後,似乎開放給無票觀眾入場,就這樣,我進場欣賞了第一場戲。其他場地在平日冷門時段的場次,似乎也有此通融的做法。好處是多少吸引在場的上座率,更達到民眾共襄盛舉的意義,可是對正常途徑持票的觀眾可就有點不大公平。除了戲票之外,京劇節相關證件有時也是通關憑證(如嘉賓證、演出證、記者證、工作證等),有時卻不得其門而入,標準為何?端看各家自訂(場方與團方皆可實行特殊原則)。對於一票難求的場次,入場控制便相當嚴格了。
京韻大舞台-湖北省京劇院.JPG  

藝術節越到尾聲,觀眾人次也越來越多,來自京、津、滬的團體自是戲迷不願錯過的好角兒,票早已售罄,場外更是聚集不少想盡辦法進場的人,不少賣黃牛票的想趁此大賺,不合理的價格卻也乏人問津。正因如此,這些劇團演出時,前台的情況比較混亂,需要相當的人力來控管維持。此時驗票處只開得剩一小個門縫,僅容一人進出,也有觀眾因為看不到戲在場外失控。

我不知道這些人最後進場了沒,開戲後,票口仍有群眾聚集,也許只要能看其中一段戲,對他們而言便值得了吧!內場座無虛席,走道兩旁的也有觀眾站著看完全程,階梯上也堵得水洩不通,證明好角依舊是票房保證。戲演了一整晚,台上演員唱得滿宮滿調,觀眾依然看不過癮,非得再聽史依弘、遲小秋來段「蘇三離了」、「春秋亭外」,現場安可叫好聲不斷,主要演員連番唱了老戲段子,以酬戲迷,這才散去。

現代觀眾看戲,不像以前在戲園子嗑瓜子吃花生,場外賣的是可樂、爆米花,場內不時飄來奶油香味。掌聲伴隨著閃光燈四起,對於習慣台灣劇場的我,也算是另一種觀賞體驗。
武漢劇院  

名編、名導、名設計的天下

本屆京劇節有不少設計群身兼多戲,這個現象不難發現,率先引起我注意的是服裝設計。《魚玄機》、《花蕊》用色粉嫩、材質飄逸,《鐵血鴻儒》、漢劇《王昭君》等劇,樣式典雅,充滿浪漫情懷,原來都出自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御用服化設計藍玲之手,《情殤鐘樓》則與秦文寶共同合作。導演石玉昆、高牧坤、白雲明,作曲朱紹玉、續正泰、李連璧,造型設計艾淑雲等人,多則六部、少則三部,也難怪有時候戲看上去總有似曾相似之感,這些大牌創作人,趕場比演員還厲害。創作量大,作品的細膩度多少打了折扣。

山西京劇院繼《走西口》再度情商于魁智、李勝素擔綱主演,《水上燈》關棟天跨刀飾男主角水文;上京院傅希如出演江蘇京、湖南京重要角色;北京院張建峰除了《宋家姐妹》飾宋子文,另支援《魂繫油氣田》、《長征組歌》的演出。京劇是演員的藝術,京滬名角號召力速食而現成,但當名角離開劇組時,劇作成果可能大打折扣。演員的借角現象箇中因素或許複雜,就旁觀者看來,參加京劇節不正是推出自己院團優秀演員揚名立萬和上陣磨練的大好機會,雖然目前知名度不及受邀名角,但若過度依賴,對劇團發展或許不利。

創作老手編出的東西究竟是越陳越香還是手法老套,要看了戲才知分曉,部分院團或許仍有「名牌」迷思,若能獲得評委青睞,也許就能成為好作品的代名詞。

楚劇團小朋友辛勤練習  
誰的京劇節?

既是定位為「京劇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固然有走進大眾的親民活動,然而京劇節的主軸節目,仍在各參賽院團,所評選出的劇目應具有時代代表性,甚或對京劇創作有指標性的領航作用。然而在新劇目中卻難以顯現。過去京劇舞台比的是演員技藝,各顯其能,故事題材多元,但要有京劇味道,唱腔冀能流行上口,卻不失皮黃本色。如今時代不同,戲曲新觀眾可能不僅僅滿足於簡單的敘述模式,也不是一桌二椅的勾欄戲台,面對機關繁複的西式劇場,華而不實的舞台大製作已是行之有年,仍然盛行,烘托氣氛的大編制交響樂隊,搶盡「四大件」的風采。

當大多的參展新創劇目是「大文戲」時,有些甚至唱了半天,也沒把故事說清楚,念白也相當拗口,武打場面成了一種點綴。對岸擁有龐大優秀的表演人才,未好好發揮京劇演員展現唱念做打的全才性,其實很可惜。無論是什麼樣的故事,演員的搶眼表現絕對是觀眾吸睛的主要原因。雖不能說是「話劇加唱」,卻也失去京劇本質。而這些劇目也因製作龐大,搬演時受到劇場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推廣流傳的便利性,得獎,成了比傳承更重要的任務。獲獎作品也未必是觀眾所好,場面爆滿的《情殤鐘樓》、《宋家姐妹》、借將于魁智、李勝素的《知音》,都未獲得一等獎,以為投「政」所好的現代戲,也多半名落孫山。1106漢劇王昭君 (1).JPG      

劇場節目票價由人民幣80到280元,另有惠民票20元,作為高雅藝術的京劇,好角、好戲絕對值得,但若依這樣的票價,對大多數都是收入中庸甚至偏低的一般百姓,很難共襄盛舉,每日的贈票機制,也容易讓觀眾購票的意願變低,導致票價市場混亂,劇場秩序難以管理或許也和此有關。

京劇博大精深,單一劇種足以做一場盛大的藝術季,這樣的匯演雖不期待有京劇鼎盛時期,各家好手拿出絕活拼台較勁的舞台藝術,但仍希望看到更具「京」味值得流傳的好作品,能夠在一批新劇目中看到好演員、好唱段、好故事,演員演得過癮,觀眾看得舒服,那麼更加能夠突顯京劇節在戲曲史上的重大意義。

以上筆者的片面觀感自是不夠周延,若有疏漏或誤會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78國光藝訊2  

中國京劇藝術節

由中共文化部藝術司主辦,各省市政府相爭承辦,自1995年起每三年舉行,首屆於天津,歷次在北京、南京、上海、濟南和本屆的武漢,皆為京劇傳播的重要城市。京劇節參演劇目為新編新排之作,具有評獎機制,由各省海選到精排參演,歷時甚久,官辦色彩濃厚。眾人悉知的《曹操與楊修》便是首屆金獎作品,參賽團隊與邀約祝賀的劇團也逐年增加。其評選分為一等獎、二等獎、參演劇目獎,其他個人或特殊獎項則由主辦方規劃,並不一定。

除了中國京劇節之外、尚有中國崑劇藝術節、中國戲劇節、中國藝術節等大型官辦有關戲曲/劇的活動,不少節目即是透過藝術之名,傳達政治意識形態的主旋律。名角、大團也是獲獎的常勝軍,對於資源相對不豐的團體更是卯足全力,冀望於此平台展露頭角,獲獎肯定。

本屆相關訊息參考官網:www.6jj.gov.cn,線上收看可於中央電視台空中劇院欄目網站搜尋:
http://cctv.cntv.cn/lm/kongzhongjuyuan

 

 演出證正  演出證2  



 

arrow
arrow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