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五代樂府詩,木蘭女扮男裝,在京劇中是旦角反串小生,展現小生功法、跨行當挑戰劇目。據戲考網描述,《木蘭從軍》梅蘭芳編演,言慧珠改編首演於1912317日北京前門外西珠市口第一舞台首演。第六場〈探營〉一場穿改良箭衣,厚底,持馬鞭及長槍,將原辭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融入【新水令】帶【折桂令】,後唱【娃娃調】接【二六】,青衣、小生、花衫跨行當的演出,對身段和嗓音轉換的要求,滿足觀眾對全能演員的期待。台灣高蕙蘭曾經直接以女小生演出。

木蘭故事向來也是女性主義討論的議題,2017年華文音樂劇《木蘭》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和國光劇團合作《木蘭》,選在同年上演,創新的形式,為木蘭找出更多內心可發揮的面向。

在網路上找到一個英文翻譯版,我覺得翻譯之後念得起來也相當有詩的韻味。

Ps說的這麼多,我今天其實沒腦袋寫這些戲的關係,資料收集在此,改天另細訴。

魏海敏老師的音配像

謝銳青老師為丁曉君排的版本

英文朗讀也很有FU

附上11月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介紹與售票網頁

http://www.jpg.org.tw/event/2017mulantaiwan/

 

 

arrow
arrow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