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姊看的不是京劇,是人性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瀕臨失傳老戲《奪太倉》#一齣戲滿足武旦的三個願望
本週末就是《奪太倉》演出的日子。這齣戲是楊蓮英老師首次傳授給學生,也是台灣繼楊蓮英老師之後,首次的全本演出。
做為老戲,尤其瀕臨失傳的老戲,勢必有它的原因。通常原因有二:一是技巧太難,後人難以繼承;二是劇情可能不合時代,逐漸被淘汰,而《奪太倉》應該是屬於前者。一齣戲滿足武旦的三個願望。劇中的武旦──張秀蓮,也是劇中唯一的女主角,在政治鬥爭的戰場上,本來就沒甚麼女性的角色。然後小小的太倉,有個小小年紀的女孩,在歷史上(亦或只在戲劇史上)還能被記上一筆,可見有其獨到之處。
本劇張秀蓮前面文場,有不少唱段,展現秀蓮即將鴻圖大展之勢,中間紮大靠「起霸」,後面短打扮相持大刀出手開打,在在考驗著武旦的功夫,嗓音,甚至在過去是全程踩蹻演出。
據楊蓮英老師說,這戲是「富連成」的堂會戲,讓科班孩子練功、練膽用的,動用人員之多,也只有科班能排演如此場面浩大的劇碼,老生、武生、花臉也都各自有表現。我們是戲曲學院,全台最大的演藝團隊,這台戲,台上台下破百人,陣仗浩大。
本團的武旦三姝這次三人分飾張秀蓮,各有巧妙,亮亮前面文場加上中間的大靠開打,潔愉從起霸起至大刀對戰,白白獨挑大刀出手的部分。演出在即,三姝除了每日練功排戲之外,中間劇團的各種演出任務,一個也沒少,十一月的每個週末,分別到基隆、新竹、屏東演出,今天的兒童劇錄影錄到晚上十點,他們沒有一絲喊累,只能在有限的時間中,把握住每次排練和練功的機會。
 
S__30621703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初怡君和傑克和我討論,想對臺中歌劇院小劇場的徵件提案,問我有什麼想法,他們是台中在地有心的新興團隊,我只是有些少少作品的指導者,心中有些忐忑。那時剛好完成關於「雲手」的論文、做完聖揚基金會水袖工作坊的案子,對功法脈絡的整理有些心得,如果能透過演出把兩者合一,會是件好玩的事,於是把這個想法寫成企畫書投案了。很幸運地,我們成為開場計畫節目之一。

S__69189742.jpg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攀元的畫作中,出現許多的小船,小船像是滿載他的思念,將他的思念從此岸,到彼岸。看到小船,就想到我學過的崑曲《藏舟》

展間入口處,就是這張烏篷船的畫作,想起學《藏舟》時,龔世葵老師將在這小船上發生的故事,由唱到做,身段越來越豐富,龔老不斷地將原本是「擺戲」折子,利用兩位演員,呈現出停船、開船、風平、浪靜的畫面。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蔡瑁的讀音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專門討論群英會中每個行當對蔡瑁的讀法和讀音,現在想不起來是哪位作者了。在網路上只找到這篇提到蔡瑁的幾個讀音:「蔡瑁的“瑁”字,有时念ㄇㄠ(mao),有时念ㄇㄛˋ(mo)或ㄇㄟˋ(mei)」沒有針對行當做說明,如果有看過的大大也請提供給我。謝謝!老先生的藝術是講究一字一音,這種地方要不要改成統一的讀法,一直是京劇現代化卡住的議題之一。

2.回到觀後感……

打炮戲第一天《大探二》真好,唱的好,嗓子好、琴好。群借華我個人有點失望。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畢生能在于老闆演出史上最大出包的現場見證歷史(至少是台灣演出史上),實在太有幸了。

每年在票房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堅持年年到台灣演出高品質的傳統老戲的中京院,對台灣真是有情有義!內行的觀眾當然挑這次領銜演員都有的好戲:于魁智、李勝素、楊赤《大探二》,三人尬戲飆唱的全本大戲,戲迷看了超過癮,上一次在台灣貼出此組和,今(2017)年6月香港戲曲藝術節提早推出。

三個人在台上唱功水平之高,聽的悅耳(如果音量控制可以再細膩一點更好),嗓音圓厚寬亮,唱腔韻味十足,沒有誇張的刻意做戲,也沒有灑湯漏水、沒有油氣,就是樸實的呈現美好的嗓音,台上不溫不火,簡直渾然天成,這個最難,難在看似平淡的唱功戲中顯出藝術的純粹。就像欣賞林風眠的畫,讓人觀賞玩味出了神。如果不是出了這個大包,都覺得像是看預錄的一樣完美到不真實,卻是真真切切的現場演出。

(圖片來自王照璵臉書)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賣鬼》演了三年,今天才有幸看現場演出,輕鬆愉快老少咸宜的京劇小品,很適合闔家欣賞,到各地做推廣宣傳京劇入門。

《賣鬼》的故事本身就充滿趣味性,鬼騙人、人騙鬼,人欺鬼,鬼欺人,喜劇的重複,人物性格單純可愛,就像行當中的人物,個性和劇中的人生目標都很單一,過去是忠孝節義,大奸或大忠,小情或小愛,這裡懷才不遇,一心想發財的窮秀才,遇上聰明的賣羊人,小小的事件串在一起,有趣的故事就產生了。選角是四個小花臉,丑行的奠定此劇的喜劇基礎。

這個戲的設計,留了很多空間讓演員發揮,並且可以將戲曲舞台寫意的方式,刻意融在舞台行動中。以「羊是看不到的,只能用摸的」鉅細靡遺的形容羊角、羊鬍、羊尾巴、羊肚等部分;過河試水溫、試水深,在水中游泳、海流漩渦的大翻身,充分表達戲曲說山是山,說海是海,景隨口移的特色。而這些精采的表現,源於演員紮實的功底,將每個原本遙不可及的身段,還原於最初自生活演變成藝術化的程式,因此在不同的景況下,拆解、組合、新創,有了新的程式動作產生,非常新穎,也非常古老。

演後演員在前台和大家合照,是必須的~(圖左至右陳清河、謝冠生、我、陳先生、陳富國、陳元鴻)

這個戲唱沒有幾句,唱段很洗腦,簡單的旋律不斷重複,劇終後腦海不斷浮現買羊者的唱。

此劇真是可愛,帶著一顆輕鬆的心,好好被台上的鬼洗腦吧~

腦公最喜歡看小花臉的戲,四個小花臉在台上一次滿足他所有願望。

遇到優秀的同學們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蘭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五代樂府詩,木蘭女扮男裝,在京劇中是旦角反串小生,展現小生功法、跨行當挑戰劇目。據戲考網描述,《木蘭從軍》梅蘭芳編演,言慧珠改編首演於1912317日北京前門外西珠市口第一舞台首演。第六場〈探營〉一場穿改良箭衣,厚底,持馬鞭及長槍,將原辭中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融入【新水令】帶【折桂令】,後唱【娃娃調】接【二六】,青衣、小生、花衫跨行當的演出,對身段和嗓音轉換的要求,滿足觀眾對全能演員的期待。台灣高蕙蘭曾經直接以女小生演出。

木蘭故事向來也是女性主義討論的議題,2017年華文音樂劇《木蘭》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和國光劇團合作《木蘭》,選在同年上演,創新的形式,為木蘭找出更多內心可發揮的面向。

在網路上找到一個英文翻譯版,我覺得翻譯之後念得起來也相當有詩的韻味。

Ps說的這麼多,我今天其實沒腦袋寫這些戲的關係,資料收集在此,改天另細訴。

魏海敏老師的音配像

謝銳青老師為丁曉君排的版本

英文朗讀也很有FU

附上11月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介紹與售票網頁

http://www.jpg.org.tw/event/2017mulantaiwan/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_IMG_1418308381847  

今天是崑曲研習班學員成果展的日子。按說我才疏學淺,哪裡足以指導表演和傳承這回事,臨危受命,就像是新手爸媽,永遠都還沒準備好,便開始了父母生涯,而我也就如此開始了與學員們生死與共的第一個春秋,戰戰兢兢接下任務。感謝我的學員,是他們成就了我!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枝頭鳥兒唱,小鴨戲水忙

路邊青青草,百花齊開放

楊柳輕擺腰,桃花相爭豔

蘭花吐芬芳,蝴蝶成雙對

飛舞花叢間,風兒採蜜忙

青山點頭笑,白雲朵朵飄

春色無限美,春意撩人醉

紅日當頭照,時光催人歸

不能再留戀,急忙把家回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戲主視覺  

米蒂亞穿梭在秦香蓮和焦桂英,好像三個打不著一起的人物,以靈貫穿,便一點也不難理解,無論是東西方題材結合的劇本、現代音樂和京劇著名唱段、還是一種現代劇場演員的肢體訓練(看起來像某種身體訓練的體系,但我不知道是是什麼,感覺是有好幾種訓練方式)和戲曲身體的融合。簡言之,對我來說,整個戲非常流暢,服裝和舞台畫面也十分精煉。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劇團: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劇場:台泥大樓士敏廳

編劇、導演:胡恩威

演員:楊永德、鍾家誠、陳浩峰、蔣可、黃大徽、凌梓維、單曉明、顧預

時間:2012/11/23 19:30

票價:800元,湊團體票六折。

《萬曆十五年》像是課堂變成戲劇場,從黃仁宇的歷史專著搬上舞台,難度之大,可以想像。本劇以六幕六人獨腳戲呈現,分別是序幕、張居正、戚繼光、申時行、海瑞、萬曆皇帝、李贄,從平面到立體,有著許多問題要克服,這是個聰明的方法,而這種形式的轉變,卻也讓人有不負責的感覺。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21111日,臺北,牯嶺街小劇場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3/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當紀蔚然、莎士比亞、京劇、李小平、魏海敏碰撞在一起,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劇場怪物!?《豔后與她的小丑》東西交融,果然不負眾望再展新意。

當大幕升起,映入眼簾的埃及壁畫和古埃及式的服裝,基本上維持戲曲舞台的簡約,台上台的表現,具有多層次的時空置位,也讓戲中戲的進行更容易被破解。現代人物(導助、提詞人、檢場等)的穿插並列,都明白表示:我是一個劇場,現在準備搬演一個女王的故事。台上出現戲劇人所熟悉的工作排練模式,製造戲外人的打斷,刻意讓觀眾和演員的情緒疏離,可惜被戲曲演出慣用的字幕先破哏,讓這些疏離效果成為一眼看穿的做作安排,但這和編劇刪除原著所強調的宿命性,卻又不斷提醒觀眾:演員與劇場效果,都只是展示了編劇的「個人意志」不謀而合。

魏海敏演過中西歷代無數個皇后,此次艷后登場,技壓群雄,無疑是台上最亮眼的主角,在皮黃唱段與新編歌曲同樣遊刃有餘。盛鑑的安東尼也不遑多讓,若能與艷后有更多大膽的行動設計,增加挑逗的強度,更能顯出掙脫傳統保守觀念的身段包袱。而艷后與丑太監曖昧,若像楊貴妃與高力士在后宮玩耍一樣令人玩味,如此一來艷后的愛情、性、權謀,是情感還是工具,整體形象將更為立體多面,丑角陳清河亦能有更多表現。小生詮釋的屋大維(溫宇航飾),大帝氣勢則略遜一籌,或許囿於行當局限,較難發揮。

劇中唱段雖不是勉強強加的零星點綴,卻也難讓習慣欣賞戲曲的觀眾獲得視聽滿足。屋大維與安東尼的對唱,沒有《九江口》或《將相和》爭論張力,直接導向結尾,唱詞語言同時呈現莎士比亞翻譯的西方口吻,又需展現多元京劇聲腔,繼而與皮黃崑梆固定的音樂格律交融在一起,這樣的挑戰確實難度頗高。當唱詞負載過多的情節交代,過於白話或西化的文字風格聽起來繞口難懂,唱腔便失去了欣賞空間。兩次戰爭場面,第一段富爾維亞帶兵攻打屋大維,曲牌體的唱腔和武旦神怪戲的出手,笛子聲烘托架構出中國化的羅馬戰場。第二段屋大維和安東尼的船戰,音樂設計頗能烘托出磅礡古戰場的氛圍。唱段中西式和聲取代戲曲幫腔,中西混搭,偶讓人有時空錯置之感,頗富趣味。

演員身段和西式服裝明顯未磨合出一套更適切的表演手法,僅是安排了套路動作,如過去武打是貼近身子動作招式,羅馬式的頭盔便無法展現身段功力,但女王的披風在最後ending翩翩起舞陪著女王殉葬,則讓行頭有用武之地。戲曲肢體程式往往與建構於服裝和砌末,當樣式改變,更加利於發展出全新的動作設計。過去梅蘭芳的綢舞、雲帚舞,劍舞等具是新式創造之例。

京劇取材莎劇自《慾望城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數十部作品的累積,每有改編新作仍令人期待。《艷》劇雖為京劇團演出,卻不單滿足純京劇的展現,無須強加賦予她發揚傳統老戲、普及京劇的責任。傳統走進現代/傳統保存於現代,畢竟是兩碼事,偶而「玩」大一點,玩出新玩意,才能留下屬於這時代的巨作。總體而言,《艷》劇中戲曲虛擬寫意並不矯作突兀,導演讓京劇程式退位,又讓專業京劇演員得以表現,可見功力之深,一定要從頭至尾的完整欣賞,才能體會箇中內涵。這回京劇走進埃及艷后的世界,可遠乎?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劇的青春、年輕人的京劇──記栢優座《孫悟空大鬧水晶龍宮》

科技和京劇可以怎麼扯上邊?栢優座告訴你。

孫悟空的戲往往是京劇輸出國外頻率最高的劇目,或者做為幼兒、外行,看熱鬧的入門,原因是輕鬆的情節,中外皆然的神話想像,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大量的做打取代了唱念,沒有語言隔閡,所以最常成為「出口」的牛肉。《水簾洞》是我進戲校很早就接觸到的折子戲,那時大班的學長正在排此劇做為中小學校園巡迴的定目劇,我們小班免不了要來小猴、神將……等其他邊邊角角的角色,第一次如何正經八百的彩排,已經不記得了,隨著演出的次數增加,也越來越多不按牌理出牌的趣事發生。
《借扇》巡迴-小叮噹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週末三天都去了我愛黃宇琳,栢優座的演出,看到我們這一代京劇人的生命力。兆欣和瑋瑋  

要憑自己的力量爭資源,然後在舞台上又得拼實力,真的很令人感動與心疼,

因為不是你的班,就不是你當角兒,要成角兒,終究得挑個班,演出自己的作品。

有看過挑班的請搭班的唱頭路嗎?所以囉~~

雖然不是一己之力完成的,但少了最亮眼的星星,舞台也失去了光芒。

看戲,觀眾,自然是衝著角兒來的! 

 

小黃真的好棒,

三天的劇碼精心安排,有多方展示,

小黃和蹦

蹻功自然不用說的,硬蹻活捉、飛飛飛,放眼兩岸無人能敵,

香羅帕、秋江,逗趣可愛又活潑,盤絲洞靠旗打出手,四大名旦唱腔全來,

加上上個月的鳳還巢,現在是全能旦角,

有朝一日一定也能成為全方位的大演員的!

 

當然,許蹦蹦的功也越來越進步。不愧是我們班唯一還在台上的。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凡,你思的是什麼凡?

思凡色空


京探號劇場第三號病例《思凡色空》

2011/5/6  19:30三六三小劇場

 檢視較大的地圖 

演員:兆欣

導演:侯雲舒

編劇:張志廷

音樂:黃勝宏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削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電影《霸王別姬》,被迫學旦角的小豆子,總是把後兩句詞念反,直到被師哥拿菸袋子攪了嘴,這才認命,這是我對《思凡》的第一印象。

時空錯位,兆欣本是男旦,舞台上光著頭的小尼,沒有一點忸怩,但多少讓我想起小豆子。《思凡》向來是爭議頗強的作品,倒不是因為他是「男怕夜奔,女怕思凡」這類吃功難演的獨腳戲,而是情節曲詞帶有煽動人心,破壞出家人形象,對庵堂寺院不敬的訴說,屢被禁,也屢被演,話劇、舞劇都有改編,一個人在台上東想西想的色空,給了人們再詮釋的最好空間。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奔》

2011/3/26 14:30

台北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榮念曾實驗劇場 進念‧二十面體

導演/文本/舞台設計:榮念曾

主演:柯軍、楊永德、楊陽、李立特

 

文人是怎樣走出書房的?

藝術家是怎樣走出去劇場的?

我是怎樣走進劇場的?

我是怎樣走進書房的?

林沖是怎樣上梁山的?林沖為什麼非上梁山?

 

文章標籤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道為什麼我喜歡戲嗎?

以前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習慣成自然,久了就離不開了。

今天我突然發現,我喜歡戲,是因為他的老。

不管是甚麼迷,都要往前追,出新款、出新歌、出新人、出新菜,

只有戲可以讓你想追就追,靜止或是往回看。

靜止的時候,聽著同一個段子,不斷反覆,怎麼也不會膩。

看著同一個折子,同一個演員的身段,只會越來越著迷,

當然,如果是看不下去的,第二分鐘就坐立難安了。

只要是喜歡東西,都會想了解更多,這是自然的往前追,

戲卻是尋找時間回溯,味兒越濃厚,戲可以讓我靜止,

讓我的人生也不在汲汲營營的往前追。

 

 

只是,在這個年紀就沒動力又被動,好像也不太好。

KiweyRose 琦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